《最后的粉色私语未删减》
中新网大同8月5日电 (记者 胡健)针对近期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西墙外立面存在疑似刻字一事,大同市辽金文化艺术博物院5日作出回应称,网传墙体痕迹实为游客用手指拭去浮尘所致。
近日,有网友反映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西墙外立面存在疑似刻字痕迹,引发社会关注。对此,大同市辽金文化艺术博物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核查。
经实地勘察与鉴定,网传墙体痕迹实为游客用手指拭去浮尘所致,并非刻划。薄伽教藏殿作为辽代木构珍品,其墙体因古建筑特有的收分结构,易在立面自然积存浮尘。此次痕迹仅为表层浮尘被擦拭后形成的短暂印记,未对殿外墙体的涂料层造成任何损伤,无需干预修复。
薄伽教藏殿位于山西大同华严寺内,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是华严寺的藏经之所。其中,薄伽教藏殿内的“合掌露齿菩萨”,更是以灵动的姿态,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同时,大同市辽金文化艺术博物院呼吁:“文物安全需全民共护,参观时请勿触碰建筑本体及壁画彩塑,自觉远离护栏限定区域,让千年遗产永续传承。”(完) 【编辑:李岩】

“牛河梁遗址发现之后,的确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把整个讨论往前推了一步。”面对《中国新闻周刊》,郭明对牛河梁之于四十年前那场讨论的意义如是说到。其实早在1931年,李济在谈及山东城子崖发掘的意义时就说过:“现代中国新史学最大的公案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问题。”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原中心论”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有诸如良渚文化的发现,也被视为龙山文化系统的一部分。直到1981年,苏秉琦的“区系类型”说的正式提出,才以“满天星斗”的格局打破了原有观念。随着牛河梁遗址的发掘,1986年考古学家严文明也提出了“重瓣花朵”说,在承认各地区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同时,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几乎与此同时,美籍华裔学者张光直提出了“中国相互作用圈”,指出各文化区平等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了“最初的中国”。《最后的粉色私语未删减》 值得注意的是,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据朝鲜中央通讯社10月13日报道,朝鲜12日试射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射程达到2000公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指导试射。